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金牌护士”居家护理 登门30次战胜顽固压疮
“护士上门,护理到家”!随着“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出院的患者享受到了护士到家护理的便捷服务。2021年2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张书评护士长和吴晨葳护士再次来到周奶奶家中,为周奶奶进行专业的压疮护理及指导。
图:患者家属为医护人员赠送锦旗
从去年国庆到今年早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金牌护士”已经上门30次为老人提供压疮护理服务,周奶奶的病情也从“黑洞”压疮恢复到接近痊愈。
周奶奶的儿子将一面上书“无微不至送温暖,精心护理送爱心”的锦旗送给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金牌护士”们,以此感谢医护人员对其母亲的精心护理。
压疮也会危及生命 千万别轻视
92岁的周奶奶已经卧床4年了,长期留置尿管,骶尾部发生了压力性损伤,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压疮,由于住院治疗各方面存在实际困难,所以长期居家由儿女照护,早期的创面已经发展到了不可分期的压力性损伤阶段,如图所示:
图:九旬老人周奶奶患有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
2020年10月1日,正值国庆,周奶奶家属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护理服务中心预约了护士上门压疮护理服务,张书评护士长和吴晨葳护士第一次来到老人家进行护理,说她们是迎难而上一点也都不夸张。
压疮患者常出现皮肤溃烂、流脓、甚至骨头暴露出来的情况都很多见,创面护理要一点点地清除腐烂组织,弓腰弯背地近距离“趴”在患者的压疮伤口处,承受坏死组织发出的“恶臭”,运用前沿的技术手段及高频次的处置才有可能促进新肌生长,每次处置短则几十分钟,长则几个小时。
而周奶奶的情况更是难上加难,生化各项指标紊乱,白细胞示11.12↑、白蛋白21.1g/l↓、钾2.06mmol/l↓、钠119.60mmol/l↓、D-二聚体3.61μg/ml↑。打开患者创面,可见骶尾部约5*5cm部分黑痂覆盖,创面周围约14*14cm红肿范围,有潜行、最深5点处潜行约8cm,并有大量淤泥样黑色脓液流出,整个房间充斥着恶臭,几乎不能进人。如不及时进行专业治疗,有可能危及生命。
愈难愈进 护士上门护理服务深受好评
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医护人员进行居家清创处理,可见大量黑色腐肉暴露,大量脓臭液体流出,基底有大量黑色物质存在,可触及骨质,高龄患者免疫力低,感染严重,愈合难度非常大。
图:医护人员上门进行专业的压疮护理
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020年国庆期间,张书评护士长和吴晨葳护士放弃假期休息时间,每天坚持上门服务,使用脉冲清创、移动负压、再生医疗技术等逐步清除坏死物质,每次换药都得一两个小时,创面恢复取得突破性进展。
“看她们(张护士长和吴护士)站起来的时候都得扶着腰,除了感谢还是感谢,感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感谢张护士长和吴护士,没有放弃我的母亲。”周奶奶的儿子每每说起此事,感激之情都溢于言表。
合理的营养能改善伤口愈合,促进健康肉芽组织形成,但老人全身营养状态差,存在低蛋白血症,无法满足创面愈合条件,医护人员决定给予营养治疗,由神经内科护士长云飞飞上门进行留置胃管,并根据临床营养科鼻饲营养指导,给予相应营养支持。
对于居家治疗,家属的配合度非常高,依从性良好,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对患者的照护也趋于专业化,家里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不少。
上门30次 人性化护理获央视报道
四个多月的时间,张书评护士长和吴晨葳护士上门进行了30次的治疗,即使秋冬季节,每次护理结束,医护人员脸上依然会渗出细密的汗珠,但看着患者创面一天比一天好,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经过30次的上门护理,患者创面接近愈合,可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恶臭逐渐消失直至无任何异味,老人终于告别了恶臭难闻、流脓淌水的日子。
图:经过30次居家护理,患者伤口接近痊愈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提供的护士上门压疮护理服务仍在有序进行中,老人的身体状况也愈来愈好,医护人员表示对老人康复充满信心。
治愈的是伤口,温暖的是人心。看到老人的病情几乎痊愈,家属内心充满感激,护理工作者们专业、耐心、待患如亲的态度更让家属感动不已。
图:CCTV-2报道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
手机预约服务,护士上门护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与金牌护士合作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人性化护理模式获得CCTV-2财经频道报道,专业的技术、便捷的服务、真诚的态度更是受到患者及家属普遍欢迎和赞誉。
临床上,患者白蛋白低于30g/l时,伤口是很难愈合的,这让周奶奶的压疮护理过程异常艰难,但患者及家属一句理解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给予了医护人员最大的鼓励与肯定,也给护理工作者们带来了关于“互联网+护理服务”更为深刻的思考。
张书评护士长认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与金牌护士合作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有效解决了居家患者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地规避往返医院途中的风险、节约患者就医时间、减轻家庭照护负担,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同时,有益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护理学科长足发展。